

2020年初次出行,跟随【缅甸摄影•经典影像】曼德勒千人僧饭-不朽乌本桥-万塔之城蒲甘-烟云佛塔热气球-马车塔林巡游-寺庙人像创作-长颈族家访-茵莱湖独脚渔夫,佛国朝圣8天7晚记录之旅来到缅甸。


在茵莱湖上,居住着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最后的长颈族。她们在向世人展示着脖子上沉重的项圈的同时,也在诉说着缅甸厚重的历史。


长颈族原本是缅甸山区少数民族喀伦族的一支巴东族所组成的少数民族,喀伦族又称甲良族、布岛族,向来居住在深山密林里,以耕种自给自足,而且族里女性一直都维持着在颈项套上铜环的传统风俗。


她们的女生从5岁的时候,就开始在脖子上套上铜质的项圈,重量差不多10公斤的,然后一年一个铜圈,使脖子拉长。最长颈者脖子达70厘米。


1948年她们遭到若开族人的侵略和压迫,为了避开内战与寻求更安定和美好的乐土,十多年前,一群为数二三十人的长颈族人,翻山越岭走了几天几夜来到泰北落户,把湄宏顺的山窝当成了第二故乡。留下的就居住在蒲甘的茵莱湖上,依旧维持着古老的民族传统。


据传闻,以前居民惹怒了神灵,就派了老虎来吃女性。因此他们决定所有女生都戴铜颈环以自卫。


不过,也有传闻,这类喀伦人原住在缅甸东部,以务农为生,与世无争。但外人对该区的天然资源有意并吞而引发战争。男性出去打战,女性就把贵重金属品铸成金、银或铜环,戴在颈上或脚上,这风俗就流传下来。


她们非常不喜欢其他人称呼他们为长颈族,由于这是他们种族的传统所致。所谓的“长颈族”是外面对她们身体的直观认识,对她们来讲,是一种对她们传统文化的亵渎。


现在,伴随社会的进步,愈加多的女生已经摒弃了这种风俗,戴不戴铜颈圈,全由个人爱好。也无人干预。


但有的女性,为了在蓬勃兴起的旅游大潮中赚点钱,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就开始重新戴上项圈,和游客互动,让游客合影留念,当然,不可以没小费呀。


大家去的这一家是祖孙三代人,她们非常友好,非常和善,如果语言能想通,肯定可以采写到许很多多动人的故事。



















